登录  
 加关注
   显示下一条  |  关闭
温馨提示!由于新浪微博认证机制调整,您的新浪微博帐号绑定已过期,请重新绑定!立即重新绑定新浪微博》  |  关闭

冷月无声

我是生命中匆匆走来的一个过客 在冥冥中等待下一个驿站…

 
 
 

日志

 
 

养生长寿新十论  

2011-01-08 04:39:57|  分类: 养生保健 |  标签: |举报 |字号 订阅

  下载LOFTER 我的照片书  |

 

    

养生长寿新十论 - 冷月无声 - 冷月无声

 

 

                                  养生长寿新十论 

 

出身于中医世家的郑伟达教授的“养生长寿新十论”

 

一、养生关键在养心

什么叫养生一一养生最主要的是从性格上和心态上修身养性。古人云:  “性格决定命运”,以一种平常心来对待工作,对待生活,对待学习,对待子女,对待同志,对待亲友,“自古仁者多长寿”。一个人怎样能把握自己,做一个长寿的人,一位朋友说的好,  “三分天注定,七分靠自己”。“三分天注定”是指基因和遗传,中医指的是先天之本——肾。“七分靠自己”是我今天所讲的“保健养生之道”之学说,从人的衰老原因、衰老特点、饮食、药膳、生活起居、性格心态、情绪情趣、体育运动、中医中药、家庭婚姻等问题,做一个探讨。

 保健养生很重要。人们都知道,只用1%的精力和财力作养生保健,会抵生病后治疗中的100%的精力和财力。有的病,比如肿瘤病,花很大的精力和财力,甚则治疗不及时者人财两空,家破人亡。在农村大多数是因病返贫、因病致贫。、因此,保健养生对于每个人不管是青年、中年、老年人都是极为重要的问题。

人们常说的好,健康的身体就比作1,其它的比作0,只有前面有一个1字,后面的0越多,它的价值越大,但前面没有1字,后面不管加多少个0还是等于0,没有一点价值。东汉时,医学家张仲景在《伤寒杂病论》序中曾说过:“宗饰其末,忽弃

其本,华其外而悴其内,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二、识医者长寿

早在5000年以前,中国历史上有个“三皇五帝”时代,其中作为三皇之一的炎帝神农氏,为了给人治病,亲口尝其一百多种草药,辨明它们的毒性、功效及寒热属性。相传炎帝在位140多年。与炎帝同时代的三皇之一的黄帝,相传他活了111岁。黄帝写了中医《内经》著作一书,后来便称为《黄帝内经》。《内经》中治疗各类疾病44种,189个病证,其中内科病证120个,外科病证41个,妇科病证11个,五官科病证17个,以及320种症候。《内经》-书,也是养生保健,抗衰益寿的理论指南,为祖国医学奠定了可靠的理论基础。

自从有文字记载以来,寿命最长的中国人,名叫彭祖。司马迁《史记》写道他寿八百余,晋代大医家葛洪《神仙传》称彭祖年七百六十七岁而不衰老,据现代有人考证说是180岁。彭祖是其帝孙陆的第三子。彭祖的长寿经验有五点:  (1)长寿五要素:适身,适种,一志,导心,勿过:  (2)常服一些健身益寿之药;  (3)练吐纳导引行气术的气功;  (4)喜欢旅游,喜欢走路,他有车不坐,有马不骑;  (5)精于医道。

东周列国时代,又有扁鹊,真名秦越人。他善于用针石、服汤、熨等多处方法,为人治病,他还能通过望色,听声知道人的病根所在。

三国时代,又有一位神医华佗。华佗除了医术高超j每遇疑难杂病,便能枯木逢春,把病治好外,还发明了养生保健的五禽戏,其他二位弟子按他的五禽戏的气功练习后,便活到了九十多岁高龄,但很可惜华佗被曹操杀害。

在公元1300多年前,又有一位神医孙思邈,人称“药王”。他活了100多岁,他有丰富的长寿养生经验和长寿养生法——气功,后来又发展成太极拳、八段锦等。
   

 三、知足者长寿

古语有云:  “知足者常乐”。老子曾说过:“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清代李渔先生在他的《闲情偶寄》中说过:  “善行乐者必先知足”。从物质享受角度考虑,我们每个人确实应当有个知足的心态,因为毕竟“人心难满,欲望难填”,人的欲望是永无止境的。
    知足者常乐。知足便不作非分之想,知足便不好高骛远,知足便安若止水、气静心平,知足便不贪婪、不奢求、不豪夺巧取。所谓养性修身,参禅悟道,在我理解,无非就是个淡泊随缘,乐天知命。

知足是一种境界,知足的人总是微笑着面对生活;知足是一种大度,知足的人大“肚”能容天下事;知足是一种宽容,知足的人对他人宽容、对社会宽容、对自己宽容。这样才会得到一个相对宽容的生存环境。知足的心态是健康长寿的重要因素,能够增强人体抵抗疾病和提高免疫功能的能力,使人健康长寿。据调查,98%的长寿老人与性格温和、开朗以及知足的心境有关。

 

四、乐观者长寿

 冰心老人说过:  “养生没有什么灵丹妙药,重要的是保持乐观的情绪修养。中老年人不能懒青,不要发怒,妒忌,憎恨”,“保持身体健康,不在吃补药或营养品,重要的是保持心理平衡和乐观的情绪”。乐观心态的人往往将人生的感受与人的生存状态区别开来,即使人的境遇由于外来因素而有所改变,人们无法通过自身的努力,去改变自己的生存状态,但人可以通过自己的精神力量去调节自己的心理感受,尽量地将其调适到最佳的状态。

现代医学及心理学家研究证明,有了正确的人生观,就能凡事从大处着眼,就能站得高、看得远,不因一时一事的挫折而烦恼不休,就会有增强人体抵抗疾病和抗疲劳的能力,使人健康长寿。调查,98%的长寿老人性格温和、开朗、乐观。孤僻、忧郁、悲观、消极、猜疑、残暴的几乎无一例是长寿的。
     

五、宽容者长寿

自古以来,宽厚的品德、宽容的心态就为世人所称颂,心胸狭窄被认为是一种病态。宽容本身包含着谦逊,古人讲“满招损,谦受益”,一个人如果不能虚怀若谷,就不能有效地吸纳有益于自自身发展的精神食粮。宽容是一种与人和谐相处的素质,一种时代崇尚的品德,更是吸纳他人长处充实自我价值的良好思维品质。
   拥有宽容的心态无疑是维系一个家庭和谐生存的重要砝码,社会现实更是如此。公共关系专家告诉我们:  “面对千差万别的现实世界,宽容是我们现代人适应时代社会的必备素质,是我们的必然选择。”宽容心态的培养,主要在于把自己看做是 一个平凡的人,把自己看做是广播社会中的一份子,想到能与他人共处是一种幸福的缘分,尽力消除自我中心的心理倾向,对世界心存感激,念及他人的优点和好处,你的宽容心的波长和别人的波长就会一致。

懂得宽容,自己的性情也就有了转折的余当我们把失意、抱怨、委屈、愤懑放下时,我们会得到一种新的体悟,同时心灵与智慧也会得到自由与成长,我们便会拥有宽广的心理生活空间。
       

 六、中庸者长寿

“不偏之谓中,不易之谓庸”。中者,天下之正道;庸者,天下之定理。用现代的术语来说:不偏就是要“执中”;不易就是应“守恒”。
    尽管对中庸之道认识不一,但在养生方面,中庸之道却是非常有用的。养生之道大体说来有四个方面:一日“运动”;二日“营养”;三日“修身养性”;四日“养成良好生活习惯”。生命在于运动,劳动是运动,锻炼也是运动。人们常说“劳逸适度”,适度是相对的,依主客观条件而定,客观上如劳动量的大小、劳动时间的长短,主观上如年龄、性别、体质、健康状况等,适度也就是要根据这些条件做到“无过”亦“无不及”的那种恰到好处的程度,这与中庸之道极为吻合。营养为维持生命之所必需。当代营养学家一致认为饮食营养最忌偏食,提出“粗细搭配”、“荤素搭配”、“粮菜搭配”的合理化建议。营养应视主观生理条件和客观自然条件而有所取舍,寒带和热带,夏季和冬季,青年和幼年对食物的选择、用量的多少都存在一些差异。从“修身养性”来说,就是“心欲”、“知足常乐”,  “贪得无厌”、“抑郁寡欢”决非养生之道。起居生活要养成良好习惯,老年人尤应重视。生活要规律化,兴趣要多样化,三餐有定时,饮食有定量,早睡早起,饭后散步,这都是有益健康的良好习惯。培养这些习惯,贵在坚持,一暴十寒,决无多大效益。坚持便是“守恒”,也即中庸之道的“不易”。

 

七、童心者长寿

保持童心可以延年益寿。对生活充满乐趣,对新鲜未知的东西有好奇心、求知欲;对周围世界有爱心,对所有的人、所有的事都持平常心,错综复杂的人事关系被稀释得不见踪影。许多儿童文学作学都有这方面的体会,作家深入到儿童中去体验生活,不仅可以收集创作素材,还可以调动精神上的积极因素,产生愉悦感和好奇感,忘掉烦恼。家庭生活中,儿孙绕膝,老有所养,少有所敬,互敬互爱,互尊互让,赏心于天伦之乐中,也可以使你人老心不老,  “光阴留青春,岁月保年华。”

     

八、读书者长寿

很多研究表明,老年不仅可以继续学习,并且对健康和长寿大有好处。学习是涉及全身的活动,特别对听觉、视觉以及其他感觉都有良好的影响。学习可以使人能迅速地适应社会的变化,提高自我价值,推迟心理的衰老。现在许多地方兴办的老年大学,适合老年人的特点。有些老人离退休之前忙于工作,没有时间发展自己的爱好和兴趣,在老年大学学习的过程中,很多老人有如愿以偿之感,希望提高文化艺术素质,陶冶情操,集体学习使老人处于同龄人之中,共同语言较多,因而心情舒畅。因此,通过学习增长了知识,充实了生活内容,与平衡运动、合理营养一样,学习具有延年益寿的作用。
    根据资料发现,杰出的科学家、发明家和文学家都是比较长寿的。科学家长寿的原因是他们一生之中只有一个专注的奋斗目标,这种专注的思维和追求与气功疗法有异曲同功之妙。目标专注,聚精会神,不受环境干扰,排除杂念,与气功练功的基本法则相似。再则,科学家大都是豁达而平静的,因此对健康长寿颇为有益,而且年老智不昏。
    
        九、书画者长寿

为什么爱好书法能长寿呢?书法与养生又有什么关系呢?因为人的生活要有规律,要遵循自然法则行事。
    第一,书法能调气。蔡邕《笔论》说:“书者散也、欲书先散怀抱,任情恣性,然后书之。”在开始书写的时候,要意在笔先,就是说先理意而后下笔。一个字的笔画,前后要以意贯通,才能把字写好。这不和练气功一个道理吗?我常把写字比作练气功和打太极拳,坐着写字就如同练气功,站着写字就如同打太极拳,这都不是忙乱所能作到的。蔡邕说过:“叵迫于事、虽中山兔毫、不能佳也。”

第二,书法可以活血。写字过程中,运笔也要随着脉搏的动作去动作。不能太快,太快了是画字、抹字,叫作涂鸦,不是写字。所以善书的人行笔住笔,一提一按都是有节奏的。这就像流水一样,要缓缓细流微波涟漪,细水长流才可供人欣赏。所以我说写字可以活血,可以防病,可以养生,都是一个道理。 会不知不觉的全神贯注、聚精会神,这样写下去精神自然归纳起来,日子长了养成习惯,自然就会使精神一天一天的培养出一种高雅的气象。宋代的苏子美尝言:  “明窗净几,笔砚纸墨皆极精良,亦自是人生一乐。”欧阳修也说:  “余晚知此趣,恨字体不工,不能到古人佳处,若以为乐,则自是有余。”由此可见写字是可以做为一种情趣,人能常常快乐自然身心健康。
    

 十、娱乐者长寿

娱乐是广泛的兴趣,歌吟、音乐、下棋等业余爱好是养生保健的主要方法。

唱歌是一种能调节呼吸器官肌肉的运动,可以使胸肌发达,跟游泳、跑步等运动效果十分相似。大多数成年人的心脏与肺功能,都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衰退,吸烟者更甚。人在唱歌时,要气沉丹田,这与气功之腹式呼吸有异曲同工之妙;歌唱中还需不断调整体态姿势,发音需巧妙调动全身之力,可使气血得以流畅,肢体脏腑得以濡养。老人经常引吭高歌,能防止紧张情绪,延缓大脑衰老,并有助于预防多种老年疾病。现代研究资料表明,优美的音乐不仅能给人以艺术的享受,还可以通过神经系统,调节人体大脑皮质的功能,使人体分泌能激发和调节机能的生化物质,促使胃肠蠕动变得规则,消化液增多,增进食欲,有助消化。另外,轻松愉快的音乐还可使血压平衡,心律稳定。老年人欣赏音乐,可以减缓大脑衰老和增加记忆功能。

如何欣赏音乐?宜根据自己的身体情况及爱好来选择。一般老年人可选择一些古典音乐,或现代较轻松、节奏舒缓的乐曲来听。再者,一天中早上可选择较快乐的乐曲或有节奏的舞曲,中午可以听些轻音乐或交响乐,晚上宜选听旋律悠扬或是有催眠作用的乐曲。

“善弈者长寿”。老人常宜心静养,下棋时全神贯注,心气和平,杂念全消,谋定而动,谈笑间决出胜负,能起到气功的调息、吐纳等作用,从而有益于健康,培养良好的性情。棋友相逢对弈也是一种有益的社交活动,能够增进友谊,舒畅身心,但须看淡胜负。

 

              中国书法美学与养生之道

 
 

        文化素养与人体健康

        提要:自古至今,凡成大家者,无不懂医道。问其故,答曰:“生命之道,百道之初。”

陆游提倡头发宜常梳,因为人的头部穴位较多,如百会、玉枕、翳风、翳明等,通过梳理,可起按摩、刺激作用,还能平肝、熄风、开窍守神、止痛明目等。

宋代朱熹在一首“家常”诗中写道:“葱汤麦饭两相宜,葱补丹田麦补脾。”丹田位于人体下阴部上端,主管增强性功能和调节激素的内分泌,有祛病延年之功能。脾,有过滤血液、制造新血球、破坏衰老血球及储血等机能,朱熹诗中提及的这“两补”全是行家里的“话”。

我国古代文人墨客就懂得读书疗疾健身的道理。清代的秦子忱患恶疾,“伏案呻呤,不胜苦楚”,一部《红楼梦》竟使他忘记了病痛,“迎月读竣”,疮即愈,写出了一部《秦续红楼梦》来。清代著名戏曲家、养生家李渔深有感触的说:“余生无他癖,惟好读书,忧藉以消,怒藉以释,牢骚不平之气藉以上除。”书中的喜怒哀乐具有调达情志、平衡人体阴阳气血的心理治疗作用。有较高文化素养的老年人读书,不仅可以解除离退休后失落感,寂寞感和孤独感,而且,可以笔下千秋,老有大为。

人体健康与文化素养之间有这么密切的关系吗?据世界卫生组织疾病监测中心统计,结核病,流感,肺炎,糖尿病,脑血管病,冠心病等常见病和多发病的死亡率,与文化素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文化程度越高,患这些疾病的死亡率越低。挪威对冠心病的研究结果是最好的佐证,受教育年数少者患冠心病的危险性比受教育年数多者高2.3倍。而且父母文化程度的高低也会对孩子的健康产生影响。据有关资料报告:文盲妇女婴儿死亡率是受过教育妇女的2.5倍。

在文化程度不同的国家,国民的寿命也有明显区别。如文化素养较高的日本,国民预期平均寿命男性达70.6岁,女性达75.2岁,而文化素养较低的埃塞俄比亚,男子预期平均寿命仅36.5岁,女子只不过39.6岁。

对知识索取,对技术追求,对知趣倾心,也可使人长寿。何香凝60岁开始学画,持之以恒,造诣很深,活到97岁。凡有进取心的人,都是热爱生活,乐于生活,没有一个长寿者是对生活感到厌倦的。人不可不抱虚生之忧,亦不可不知有生之乐。为什么人具有进取心有益于长寿呢?

进取心理具有防病的作用。无论哪一种疾病都与心理因素有关系。人体生理和防卫功能的完整需依靠中枢神经、内分泌和免疫这三个系统的联系和作用,不良心理和社会因素可以通过它们转化为病理过程。抑郁、强迫性倾向可引起消化腺分泌失调而患溃疡病。易怒、情绪不稳定可使交感神经兴奋导致小动脉痉挛,久之可能患高血压、冠心病。严重的精神创伤可以引起免疫功能降低,这是癌症发病的重要诱因之一。进取心理是人们的精神支柱,是抵御一切不良情绪的基础。进取者无论何时何地都能心情坦然,这是各器官功能正常,防止各种疾病的前提。

 一个快乐的人,并不是他拥有的财富多,而是他拥有的知识多、疾病少。

 

养生长寿新十论 - 冷月无声 - 冷月无声

 

  评论这张
 
阅读(507)| 评论(16)

历史上的今天

评论

<#--最新日志,群博日志--> <#--推荐日志--> <#--引用记录--> <#--博主推荐--> <#--随机阅读--> <#--首页推荐--> <#--历史上的今天--> <#--被推荐日志--> <#--上一篇,下一篇--> <#-- 热度 --> <#-- 网易新闻广告 --> <#--右边模块结构--> <#--评论模块结构--> <#--引用模块结构--> <#--博主发起的投票-->
 
 
 
 
 
 
 
 
 
 
 
 
 
 

页脚

网易公司版权所有 ©1997-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