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加关注
   显示下一条  |  关闭
温馨提示!由于新浪微博认证机制调整,您的新浪微博帐号绑定已过期,请重新绑定!立即重新绑定新浪微博》  |  关闭

冷月无声

我是生命中匆匆走来的一个过客 在冥冥中等待下一个驿站…

 
 
 

日志

 
 

中医养生40条  

2010-11-10 01:33:27|  分类: 养生保健 |  标签: |举报 |字号 订阅

  下载LOFTER 我的照片书  |
                 中医养生40条 - 冷月无声 - 冷月无声
 
    1 适当合理地运动可以使人的气血运行通畅、可以改善新陈代谢、促进消化和吸收,提高免疫力。所以世界著名健康管理学家伏尔泰说:生命在于运动。 
    
    2 正确的养生观念远比昂贵的药物和危险的手术更能帮助患者消除疾病。有了正确的观念,你就会有正确的决定,你就会有正确的行为,你就可以预防许多疾病的发生。 

  
3 人的大部分生病现象是人体在调节、清理身体垃圾时所表现的现象,是人体自动调节平衡所表现出的状态,所以应该把它们当成正常的生理现象,而不应该去把它当成病因来消灭。 

  
4 人的健康离不开两大要素:一是足够的气血;二是畅通的经络(包括血管和排泄垃圾的通道);保证气血充足,经络畅通,就必须保持:良好的心态、适当的运动、充足的睡眠、均衡的营养。 

 
  5 冲动是魔鬼,郁怒则伤肝,肝旺而风动,风动则火旺,火旺则水干,水干则地损。真阴耗损,著脉干涸,百病从生! 

  
6 人体中的垃圾越多,就越需要更多的血气来清除它们,但人的血气因为垃圾的增多和血脉的阻塞而减少,这就形成了恶性循环,这也正是人衰老的机理。所以,人要想健康不老,就要减少体内的垃圾;增加血脉经络的畅通;增加体内的气血。 

  
7 健康,从调节心性开始。为了你的健康,你学会大笑吧。笑一笑十年少,愁一愁白了头。

    8 人违背了养生法则,虽不一定会立即得病,但一旦形成习惯,就会大大增加得病的机会。这就和交通规则一样,你违背了交通规则,不一定会出事故,但其危险性是显而易见的。 

  
9 人必须保持一定的饥渴才是对养生有利若要身体安,留得三分饥和寒。这和谦虚使人进步,自满使人落后一样。 

  
10 人要想健康,就必须使体内有足够的气来气化所进的食物.只有这样,你的体内才不会积累垃圾,不会有多余的食物来释放游离的虚火损害你体内的脏器.这个虚火反过来会损耗你的气。所以,从这个意义上来讲,现代人生病,大多数是饮食不节的缘故. 

  
11 忧思伤脾,愤怒伤肝, 过喜伤心,悲则伤肺,恐则伤肾。 

  
12 贪食贪胜贪欲贪逸,皆足以致病。贪之易使心荡气促,胆惊肝旺,六脉震动,五脏沸腾,外邪同时乘入,易发生病症。 

  
13 凡人欲求长寿,应先除病。欲求除病,当先养性。养性之法,当先调心(保持良好的心态,少一些呕气、愤怒、敌意...) 

  
14 气以行血,血以补气,二而一也。凡人久视则伤血、久卧伤气、久坐伤肉、久立伤骨、久行伤筋,七情六欲之过则伤元气,耗真阳! 

  
15 过度地增加食物不仅不会增加血气,而且会成为身体中的垃圾负担,反过来还得靠消耗血气来把他们清理掉。五脏六腑是一个血气加工厂,食物是原材料,加工能力是有限的,而食物是无限的,所以食物的数量必须得到控制。 

  
16 经络不通,气哪儿通走哪儿,遇到一个地方堵塞了,这个地方就疼了。这就是通则不痛、痛则不通的中医理论。 

 
  17 保养气血乃养生第一要诀。气行则血顺,气滞则血瘀,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气血相依循环不已,精足而神旺。 

  
18 合理看待贫富:富人有保卫力,如衣食住等等。贫人有抵抗力,如气足神旺,毛孔厚密,不易侵入等等。富人多食肥甘,伤胃伤齿。贫人多饿,所食不杂,故无肠病。富人多逸,故多气恼。贫人多劳,故少疾病。富人不造福而享福,只是消福,消尽则穷。穷人能勤俭,即是造福,果熟即富。 

  
19 过怒伤肝,肝气积盛,肝木克土,脾胃受病,消化不良,营养不足,土又克水,于是肾水大亏,水不足则火更旺,夜眠不安,最易伤神。一动全动,一病全病。 

  
20 心属火、肾属水,心肾相连。火宜降下,水宜上升,水火相济,则蒸气内发。各部机体运动,可求得健康。此可于舌上察知。舌无水则不活,故活字以三点水加舌字。舌上可以报告内部各种病状深浅、性质及进退。 

  
21 人有毛病,还不以为自己有毛病,这就是人的最大的毛病。不要拿自己的毛病当习惯。 

    22 天天三更半夜还在网上的人,本身就是养生的大忌。 睡觉是养生第一要素。深睡眠时间应该是晚23:00~早3:00。因为这个时间是一天的冬季,冬季主藏,冬季不藏,春夏不长,即第二天没精神。 

    23 不要天天想着吃什么补阴,吃什么壮阳。记住了,运动就可以生阳;静坐就可以生阴。阴为阳之母,阳为阴之用。 

  
24 人在气不足的时候,不能盲目补气,否则会影响身体健康。如果是因为血不足,就需要先补血,因为血为气之母,否则就成了干烧器皿,把内脏烧坏;如果是因为淤滞不通,就可以增加气血,血气同补。这样才能达到补气的作用。

  
25 环境对人养生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清新的氧气,吸收到人体内部,滋养五脏六腑,使人重新焕发活力。人不仅仅是通过口鼻来呼吸,身体的每个汗毛孔都是可以呼吸的,而且正是它们吸取着天地之精华。 

  
26 运动有两点禁忌:一是不能在气血不足的时候运动;二是不能在污浊的环境中运动。 

  
27 根据阴阳互抱的原理来看,清与浊相互吸引。所以人食入清新之物必将与体内污浊之物相抱,从而把它们排除体外。 

  
28 污浊之物的产生一是因为食入不干净食物,但更主要的是食入了过多的食物,体内不能运化造成食物堆积成垃圾。 

  
29 世上绝对没有好好的就突然生病的事情。以感冒为例,如果真要病人作自我反省的话,通常患者都会表示,自己在感冒之前,曾经一连熬了好几个通宵;有些人会说,自己最近吹了冷风、淋了雨;有些人则说,工作的压力很大,常常头痛又失眠。事实上,诸如此类现象,都是导致感冒的因素,接句话说,假使病人的敏感度及警觉性够的话,自然能够做到防患于未然。 
  
    30 自然界任何事物都有阴阳两面,都经过生、长、化、收、藏的过程。用五行相生相克的原理去调节人体, 顺应自然,才是养生的最高境界。 

  
31 什么是平衡?平衡就是阴阳的互相依存和互相制约,哪一方太过或不及都会失去平衡。怎么会伤元气,失去平衡就是在伤元气。经常处于平衡的状态,元气就会保持得好,人就衰老的慢
     
    32 阴阳之道就是矛盾对立的两个方面互相依存、互相转化。任何矛盾,如果一方脱离了另一方,不受另一方的制约。那它离消失、灭亡就不远了。你看,当今社会,领导们都不喜欢制约,喜欢独来独往,我行我素,贪污受贿,其结果是什么就可想而知了。阴和阳就是如此。大自然中,一个事物的出现,总有另它产生的因素,但同时总会出现另一因素来制约它。这就是五行相生相克的道理,也是阴阳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道理。所以养生的道理也是如此,你生病了,总有一个使你生病的因素存在,同时也会有一个制约它,令你疾病消失的因素存在。正如自然界中毒蛇存在的地方,必定附近就有解蛇毒的草药存在一样。 

   
33 学问深时意气平,活到老,学到老,知识永远都会给人以自信和力量。 

  
34 当你把什么学问理解到她是非常简单朴素的时候,这时候你才是真正得到其中的三昧了。如果你还感到她是那么博大精深,深不可测,那是你还没有掌握到她的精髓,是只见到茂密的树叶,而没看到她的根本,这时候你还是处于“有”的阶段,没有达到“无”的境界。一切离不开阴阳,万事万物离不开阴阳。这个根本就是阴阳。知其一,万事毕。 

  
35 现代人往往过分追求提高物质生活,这种追求的后果是很可怕的。要知道,人们对于物质的欲望是无止境的。一旦这种欲望得不到控制,那等待我们的就是无止境的痛苦。

 
 36 我们人体是一个充满智能的机体,我们的身体有好多“哨兵”:牙齿、阑尾、扁条体等。一旦我们的身体有异常时,这些哨兵会立即做出反应通知大脑。聪明的人这时候就应该调整心态,检讨自己,让自己平和下来。但现在我们的西医都做了什么?你疼不是吗,我把你们通通切除掉。现在更有甚者,发明了一种仪器,你不是得了过敏性鼻炎打喷嚏吗?我把你鼻子里的敏感区神经烧毁,这样以后你怎么刺激它都不会打喷嚏了。西医这样做的后果就是可能我们再生病后,切掉的就是我们的五脏六腑了。 

  
37 记住,我们偶尔拉肚子、打喷嚏、咳嗽、发烧等都是我们自己的身体修复系统在工作,不要一出现这些症状就过急地滥用药物。一但产生依赖性就会使自身的修复功能减弱。 

  
38 很多重病或绝症,都只有一个理由:恨。当这恨没了,病也必一起消失。这世间最难解的是绵延不止的恨,固有解不开的恨,才有治不好的病。 

  
39 冬吃萝卜夏吃姜,不找医生开药方;夏天一碗绿豆汤,清热解暑赛神汤。 

  
40 当人们掌握了健康的理念和方法之后,会真正享受到那种完全不用担心疾病的自信,这种感觉真好,愿我们都能拥有这份自信。
  评论这张
 
阅读(529)| 评论(8)

历史上的今天

评论

<#--最新日志,群博日志--> <#--推荐日志--> <#--引用记录--> <#--博主推荐--> <#--随机阅读--> <#--首页推荐--> <#--历史上的今天--> <#--被推荐日志--> <#--上一篇,下一篇--> <#-- 热度 --> <#-- 网易新闻广告 --> <#--右边模块结构--> <#--评论模块结构--> <#--引用模块结构--> <#--博主发起的投票-->
 
 
 
 
 
 
 
 
 
 
 
 
 
 

页脚

网易公司版权所有 ©1997-2018